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基本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2005年工作总结暨2006年工作安排

作者:超级管理员文章来源:更新时间:2006-1-16 14:50:49

 一、“十五”期间全市水务工作情况
    2001年以来,在水利部、松辽委、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经过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团结拼搏,各项工作均取得了可喜成绩。可以说,这五年是我市水利改革不断深化的五年,是水利建设加快发展的五年,是各项工作取得辉煌成果的五年。
    (一)以深化改革为契机,实现了全市水务一体化管理。2001年,我市及所属8区11县(市)全部成立了水务局,实现了水务一体化管理,为水务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体制保障。
    (二)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加大了水利工程建设投入力度。5年来,全市共完成水利投资13.2亿元(其中国投3.8亿元,省投1.4亿元,市投4.1亿元,地方自筹3.8亿元),建设防洪、灌溉、水库、水土保持等重点工程1000多项,水利工程建设成果显著。
    (三)以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为目标,加快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是加快了灌区建设速度。共投资2.34亿元,建设国家级旱田节水灌溉项目4个、省级旱田节水灌溉项目16个,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55万亩;完成龙凤山、倭肯河、香磨山三大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投资8220万元,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4.4万亩。二是抗旱工作取得胜利。“十五”期间,我市连续4年发生较为严重干旱,大量农田连年受旱。面对严重旱情,我局积极发挥职能部门作用,组织全市开展了抗旱保灌工作,加大了抗旱保灌工程建设力度,有效地缓解了旱情,为战胜旱灾夺取粮食丰收做出了应有贡献。
    (四)以保障饮水安全为主攻方向,强化了城乡供水工程建设。由于我市水资源短缺,加之供水设施老化,尤其是遭遇特大干旱,城乡供水频频告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了城镇供水扩改建工程建设,组织实施了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程,5年共完成投资11549万元,新打饮水井750眼,解决了46万人的饮水困难,改善了群众饮水条件。
    (五)以保障防洪安全为根本任务,确保了全市安全度汛。5年来,我们按照“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原则,超前编制完成了各项防洪预案,进行了安全检查,落实了防洪抢险物资,完善了防汛通讯网络,落实了各项防汛工作责任制,尤其是加快了防洪工程建设进度,实施了松干防洪工程消险加固建设任务,完成了两桥扩孔工程,完成了4.8公里防洪墙砌筑、城区堤防6.94公里截渗墙、新农新发和万宝堤防消险加固等工程,全面修复了松干堤防险工弱段,全市防洪能力总体上超过了1998年汛前水平,为确保全市度汛安全创造了先决条件。
    (六)以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统领,加强了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工作。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我们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加强了用水管理。按照国家要求,对全市取水许可和各行业用水情况进行了年审。同时,在城区每年下达计划用水指标1830个,完成水平衡测试企业单位100家,实施节水技改项目20个,节水1900万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13%。在农村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年推广面积380万亩。
    (七)以保障生态安全为出发点,加快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十五”期间,我市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工作方针,以小流域为单元,大流域为依托,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保土耕作措施及其它有关措施相结合,加大了水土流失治理力度。5年共完成投资5200万元,治理重点小流域40多条,完成治理面积268万亩,遏制了水土流失,收到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八)以强化依法治水为根本措施,加大了配套法规建设和执法力度。先后颁布实施了《西泉眼水库管理条例》、《哈尔滨市城区段河道滩涂砂洲管理办法》、《哈尔滨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和《哈尔滨市内河管理办法》,使地方性法规逐步配套和完善,为依法治水、依法行政提供了保障。同时,加大了执法力度,对浪费用水、违章建井、滩涂私建滥建和擅自采砂等违法行为进行了专项清理整顿,共处理各类违法案件1430余起,使水务工作开始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体会较深的有以下几点:一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水利方针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工作思路,统领各项水务事业发展。二是必须要善于抢抓机遇,充分把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实施粮食主产区优惠政策这两大历史机遇,大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各项水务事业发展。三是必须紧紧抓住深化改革这条主线,创新水行政管理思路,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千方百计求发展。四是必须围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保障饮水安全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第一要务,帮助人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用水难题,加快水务事业发展。五是必须不断提高水行政管理能力,将依法行政、依法治水落实到水务工作的各个环节,用依法行政、依法治水、科学管水统管水务部门的各项工作,保障水务事业健康发展。
    二、2005年工作完成情况
    2005年全市水务工作十分繁重,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水利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进一步理清思路,抓住机遇,突出重点,深化改革,经过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可喜成果。
    (一)抗旱除涝工作。今年,我市春季气温偏低,降雨偏多,土壤苗期墒情较好,局部地区呈涝象,部分高岗难灌地块有旱情发生。年初,我们超前制定了全市抗旱和除涝方案,对全市抗旱除涝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全市共投入抗旱除涝资金1832.7万元,新打各类抗旱水源井1799眼,新建小水库小塘坝4个,新增蓄水坑泡池105个,新建抽水站12个,新购抗旱设备492台(套),新挖排水沟渠158条;维修机电井2561眼,维修抗旱设备2605台(套),维修拦河坝199座,维修泵站340处,为保证农业生产丰收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防汛工作。汛期以来,我市气候异常,不仅降雨频繁、雨量偏多,而且降雨分布极不均匀,局部地区降雨强度大,造成部分山区和丘陵漫岗地区发生暴雨山洪灾害,阿什河、少陵河等小型河流发生较大洪水,致使全市大部分县(市)大面积农田被淹,道路桥涵和水利工程被冲毁,造成了近年来最为严重的洪涝灾害。面对汛情,我们按照“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超前做好了防洪预案制定、物资储备、通讯设施维修、抢险队伍落实等准备工作,全面落实了防汛工作责任制,及时组织开展了汛前检查,并加快了防汛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编制完成了《城市防汛应急指挥决策支持系统项目建议书》,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城市防汛三维仿真决策支持系统,基本完成了防汛会商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科学决策、科学指挥的能力。同时根据今年气候形势,提前进入了防汛值班状态,并召开了全市防汛工作会议;面对突发的局地暴雨灾害,坚持“迅速行动、组织联动、全力抢险”的工作方针,会同当地党委政府先后成功组织了延寿县新城水库险情、6·17呼兰区石人镇突发山洪灾害、8·15巴彦县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等抢险救灾工作,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确保了灾区社会稳定。
    (三)年度水利工程建设。今年上半年重点组织实施了前进堤改线段南侧清淤疏浚暨泄洪渠开挖工程,在工程建设中,我们把防洪工程建设与城区环境景观建设有机结合,把解决河道滩地脏乱差、打造人水和谐景观作为重点,共挖运土方300多万立方米,在政府办公楼南侧形成了水域面积2平方公里的人工湖,湖内堆筑3座人工小岛,形成了湖中岛、岛外湖的美景,为我市新增一处人水和谐的生态景观。下半年组织实施了主城区九站公园至江上俱乐部段防洪墙工程建设,完成土方1480立方米,混凝土750万元,投资139万元。同时完成了群力堤防穿堤构造物设计变更和202国道及扩孔桥防洪影响评价等项工作,为工程开工建设奠定了基础。
    (四)水资源管理工作。2005年是我市作为全国第二批创建节水型社会试点的起步年,我们进一步强化了水资源管理工作。一是全面启动了节水型社会创建前期工作。组织召开了全市节水大会,开展了《哈尔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大纲》编制工作,拟订了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方案,待市政府批准后正式实施;二是加强了节水管理。审查取水许可证9448套,市区下达计划用水指标1830户,监督洗车单位安装节水洗车设备58套,完成中水设施工程建设9处,日新增中水处理能力7000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13%,节水总量达到1900万立方米。三是依法加大了水资源费收缴力度。截止到目前,共征收水资源费1080万元,追缴陈欠52万元,水资源费收缴率达到了98%。四是加强了农业节水工作。改善水田面积8.4万亩,推广节水灌溉面积400万亩;争取国家级旱田节水灌溉项目1个,省级旱田节水灌溉项目6个,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55万亩,预计年底前即可完成。
    (五)城镇供排水监督指导和管理工作。一是进一步强化了对城区供排水行业的监管职能。为解决我市城市二次供水存在的供水设施陈旧落后、水质污染、维修不及时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携同供排水集团对国内城市二次供水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提出了解决我市二次供水问题的意见。二是加强了对县镇供排水企业的行业指导和管理。依据国家、省市有关政策,借鉴国内同行业的经验,提出了切实我市实际的乡镇供水企业改革、供水水质及供水服务等问题的指导意见。三是组织开展了全市入河排污口普查登记工作。对全市8区11县(市)的所有入河排污口资料进行统计汇总,为核定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实施排污总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六)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保障农村群众饮水安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务工作的重点,为扎实推进这项“民心工程”,今年以来,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加快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契机,积极组织开展了全市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价工作,摸清了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基本安全和不安全的人口底数,并通过了省水利厅、卫生厅、发改委联合组成的调查评估小组复核评估,优良率达到了100%。同时大力加强了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截止目前全市共完成投资2136万元,新打水源井121眼,其中完成“四个一”标准的105处,自来水配套入户80处,解决了8.6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七)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为遏制水土流失,保障生态安全,我局继续推进了水土流失治理,尤其是加快了小流域综合治理、东北黑土区和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建设,共投入资金568万元,治理重点小流域15条,目前已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0万亩,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八)河道及滩涂管理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了内河管理工作。开展了内河环境专项整治,促进了内河环境的优美整洁;加大了内河清淤清障力度,投资200万元对何家沟、信义沟和马家沟部分地段进行了重点治理,共打通桥涵18座,新建小桥1座,拆除危桥桥涵2座,清淘暗渠1300米,清淤总量5.9万立方米,为安全度汛奠定了基础。二是加强了采砂管理工作。对重点江段实行24小时监管,取缔违法采砂吊船30余艘,收缴砂源费30万元;三是全面加强了滩涂管理开发工作。开展了城区滩涂现状调查及滩地地籍工作;开展了水上公园设施的维修维护,对沿江滩涂进行了全面清理,保证了滩涂环境干净整洁。
    (九)法制工作。一是结合“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纪念活动,开展了大规模的水法规宣传,圆满完成了“四五”普法任务,不断增强了全社会的节水意识。二是进一步完善了执法体系,正式组建了水政监察支队,新录用了部分工作人员。三是加强了河道立法工作,《哈尔滨市河道管理条例》已经市人大审议通过并上报省人大待批准,预计年底即可公布实施。四是加大了执法力度,对违法采砂、非法卸沙、浪费用水、违章建井、河道滩涂私建滥建等违法行为开展了专项打击,全年共查处水事案件100余起,特别是集中清理了西泉眼水库库区46户临时商服业户,彻底消除了库区污染源,保证了水事活动的正常开展。
此外,我们还以开展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全面加强了机关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进一步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了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广泛开展了“正行风促发展”、“行风热线”、“满意在基层”等活动,彻底改善了办公环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机关党风廉政、信访安全、老干部等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成绩。
    三、2006年工作安排
    2006年,全市水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全国、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实施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的治水方略,全面推进防洪抗旱、农田灌溉、城乡供排水、水土保持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重点工作是:
    1、超前做好抗旱工作。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我市明春发生旱情的几率大增。因此,我们要抢前抓早,综合气象部门的数据,科学分析,妥善安排,精心组织,全力做好抗旱的各项工作。
    2、全力做好防汛工作。要按照“预防为主、常备不懈、防抗结合”的方针,及时搞好雨情、水情、汛情预报和分析,全面做好安全度汛的工程、物资、通讯、抢险队伍等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全市安全度汛。
    3、全面完成重点工程建设任务。继续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组织实施群力堤防工程,小山子屯塌岸应急消险加固工程报批、太阳岛西区堤防初步设计报批等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大型灌区建设,抓好木兰香磨山、依兰倭肯河大型灌区的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
    4、抓好水资源管理工作。组织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编报《哈尔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进一步加强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工作,严格控制城区地下水开采,扩大城区计划用水范围,力争将县(市)工业企业用水大户全部纳入用水计划;深化创建节水型农业活动,推广节水灌溉面积380万亩,建设省级旱田节水灌溉项目3项,完成水田节水控制灌溉面积0.2万亩。
    5、抓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以县(市)为单位、以国家综合整治黑土地工程为重点,积极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全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0万亩。
    6、抓好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按照国家下达的计划,保质保量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计划打井55眼,解决55个村屯3.5万人饮水困难。
    7、抓好法制建设。做好《水法》、《水保法》、《节水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的节水意识;加强立法工作,力争完成《哈尔滨市水库管理条例》、《哈尔滨市内河管理条例》的起草、调研和论证工作;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培训执法人员400人(次)。
   
四、“十一五”期间全市水务工作思路
    2006年至2010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保证我市率先在全省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振兴老工业基地目标,水务部门有着重要使命,需要发挥重要作用,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快水力事业的超前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以防洪保安、节水增效为基础,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重点,以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为前提,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为手段,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治理、讲求效益,继续巩固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和服务,深化各项水利改革,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逐步建立和完善适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防洪减灾保障体系、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以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
    (二)工作目标:“十一五”期间,全市水利建设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我市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突出水务四大体系建设,在抓好现有水利工程建设维修、改造、配套,提高效益的同时,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防洪、灌溉、除涝、发电、蓄水、引水的水利骨干工程,逐步扭转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以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防洪目标。依据《关于加强嫩江松花江近期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松花江流域防洪规划》,加快防洪体系中的骨干工程、主要城市及重点地区防洪工程建设,消除现有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隐患,提高松花江和哈尔滨市的防洪标准,保证重点地区和重要基础设施的防洪安全,提高防御洪水灾害的能力和手段,逐步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
    2、水资源开发利用目标。按照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原则,根据全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统筹协调各地区、各行业对水资源的需求,建设一批必要的水资源调蓄骨干工程、主要县(市)供水工程及农业粮食主产区水资源工程,不断完善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的有效保护。
    3、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到2010年初步建立起节水型社会的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政策、宣传教育体系;水资源节约技术和管理水平取得较大进步;全社会自觉节水的机制初步形成,全民的节水意识明显增强,浪费水资源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水资源利用率和效益明显提高。
    4、农村水利发展目标。到2010年,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人口101.44万人,居民饮水达标率达到96%;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充分发挥现有调蓄工程和引水工程作用,推广先进的节水增效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益,推进农田水利现代化;开发中小河流的水电资源,大力发展中小水电,进一步加快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步伐。
    5、水环境和水生态修复目标。以综合治理、生态修复、预防保护、有效监督和监测为主,加强对重点水土流失地区、地下水超采地区、生态脆弱地区等综合治理,到2010年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地下水污染和面源污染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城乡生态环境恶化现象态势基本得到遏制,并争取得到持续改善;进一步遏制黑土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减轻水土流失造成的灾害,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三)重点工程任务:共6项,计划总投资62.78亿元。
    1、松花江干流堤防整治工程。计划完成堤防护坡40.5公里、护岸16.5公里、建筑物17座、防渗8.43公里,总投资12.4亿元。
    2、城市防洪工程。计划完成堤防工程护坡64.7公里、护岸2.5公里、建筑物9座;完成哈黑公路桥扩孔、清淤清障等,总投资23.2亿元。
    3、水利枢纽工程。计划规划建设水库7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6座,总投资19.5亿元;计划修复28座病险水库,投资3亿元。
    4、饮水安全工程。计划打井1698眼饮水井,重点解决101.4万人,214.7万头牲畜饮水问题,投资3.5亿元。
    5、灌区工程。计划完成重点建设龙凤山、友谊、倭肯河、香磨山、西泉眼、磨盘山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总投资14.2亿元。
    6、水土保持工程。计划完成水土流失治理325万亩,投资6.5亿元。 

友情链接

微信关注
新华微博
新浪微博
在线互动